首页 > 文化 >

凝炼—诗歌的六个基本要素之一

发布时间:2023-08-25 14:12:27来源:
凝炼—诗歌的六个基本要素之一


  凝炼



  诗歌有六个基本要素,语言占了两个,第一个语言新颖,第二个是语言凝炼,同属于语言范畴,是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的。前面讲了新颖,现在讲凝炼。
  朱自清说:“诗不过是一种语言,精粹的语言。”这精粹,就是凝炼。
  诗句的凝炼,是诗区别于其它文体的重要特点之一。
  所谓凝炼,就是干净、利索、简洁。多一个字则赘,少一字则残。
  所谓凝炼,犹如山溪里的卵石,玲珑剔透,有质地、有硬度,有光泽,可听见和溪水一起哗哗流淌的声音。
  凝炼的诗句如打磨出来的美玉,光彩照人,熠熠生辉;亦如蚌孕育出的珍珠,晶莹透亮,饱满丰润。
  凝炼的诗句犹如“核子”,可爆发出巨大能量,令人震撼,有裂石穿云之力。
  “烟,雪白的外衣裹着狠毒的心肝!”(当代诗人王锡才)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抛头洒热血,扬眉剑出鞘。”(《天安门诗抄》)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请看这些凝炼的诗句,是不是有强大的冲击力呢?
  在汉语词条解释里,“凝炼”与“凝练”可相互替换。笔者以为,就创作诗歌而言,用“凝炼”比“凝练”更适合。“练”带有手工性,表面性,而“炼”是整个东西放到熔炉里慢慢提炼出精华来。这个熔炉就是诗人的大脑。
  形容干干净净的语言还有两个词叫“精炼”“精练”,虽然都适合衡量诗歌的语言特征,但似乎都不及凝炼最为准确,一个“凝”,里面含有浓缩之意。“精炼”中只有提取精华之意,“精练”指精研熟悉。
  人们诟病新诗,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很多新诗语言啰嗦、拖沓、累赘,使用毫无感情基础的大白话,甚至用聊天式的语言写诗。这样的新诗,读者当然不欢迎。如下面这首新诗就是大白话和聊天式的语言: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作者 赵丽华)

  这哪里是诗,不过是拉家常吹牛皮罢了!
  凝炼的过程就是“炼丹”的过程。丹是熬炼的结晶。创作诗句须熬炼意境、物象、语言,把一些相关或似相关、似远似近的事物融入大脑,经过一道道工序,从而产生凝炼的诗。
  凝炼的过程亦如蚌孕育珍珠的过程。人的大脑与外来“沙粒”等物质不断相互作用,刺激,反应;再刺激,再反应,如此反反复复,于是就形成了一粒粒圆圆的漂亮的“珍珠”。
  具体说来,诗的凝炼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炼意。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凝练是一种将感情通过沉思的沉淀,再以一种平静的方式抒发的事,而不是那种单凭才气,一任感情和想像无拘无束发挥的诗。”所以需要炼意。
  “意”为一首诗的灵魂,是统帅,意散则句散,句散则形乱。意、句皆散则自然失去凝炼。特别是有的初学诗歌者,走到一个地方,观景生情,有创作冲动和激情,但在表达时只想在一首短短的七言古诗里把所看到的美好风景都囊括其中。因为描绘的面太宽,物象太多,导致“意”无定所。应以简约的物象寄托诗人饱满的情与深刻的意,切记用复杂的物象承载诗人一时激情与单薄的意。《夏日绝句》体现了李清照是一个炼意的高手,把博大的民族情怀、爱国情怀浓缩在极短的五言诗里。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此诗的背景是,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这首短诗聊聊20个字,不仅展示了诗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而且对项羽不肯苟且偷生的壮志豪情给予肯定和褒扬,总的精神是张扬英雄的民族主义,意宏富、集中而词简约、凝炼,实属古今第一女诗人。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李贺将古中国大地和大海浓缩为两句话,也令人无限佩服。
  在一首短短的抒情诗里,一般只能表达一种意。不可贪多以求丰富。
  炼意还要特别注意,不是外界物象决定诗人的意,而是由意去驱遣物象、调动物象、融合物象。
  当然,我们难以达到这些绝顶高的水平,但我们可以学习前人的创作方法。
  第二、炼句。句是指一首诗的句子。炼句就是长话短说,把可有可无的字或词去掉。诗句一般不用散文、小说等文体中的连接词、虚词。目的是脱去水分,求得干货。
  臧克家谈自己创作经验时说:写《难民》时第二句诗曾三易其稿,第一稿写道:“黄昏里扇动着归鸦的翅膀”;第二稿改为“黄昏里还辨得出归鸦的翅膀”;第三次定稿为:“黄昏里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这就是炼句的典型的例子。
  出了本句的浓缩外,在一首诗中(主要指新诗和长短句古风),要忍痛割爱,把无关紧要的句子去掉。当代已故诗人王锡才的《烟》被入选初中辅助读物,入编《中国科学诗年鉴》,全诗是:

  烟,住在各种漂亮的房间
  雪白的外衣裹着狠毒的心肝
  燃烧的是青春和生命
  它是顽癌营生的地盘
  它是走遍全球的诈骗犯
  它哪有半点香气
  “香”字只是镀金的标签。

  (凭笔者记忆书写在此,找不到原著。如有出入,请知者更正)

  这首诗的语言,无疑是高度浓缩而凝炼的。据作者向笔者介绍,这首诗当时写了40多句,投稿到四川《科学杂志》,当时的编辑是诗人谭楷。后来发表仅仅几句,是谭楷先生为其做了精减、浓缩。
  第三、炼字。是指在一个诗里选择最恰当的字。这方面的经典故事很多,如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颇费踌躇;黄鲁直诗: “归燕略无三月事, 高蝉正用一枝鸣。 ” “用” 字初曰 “抱” , 又改曰 “占” , 曰 “在” , 曰“带” ,曰“要” ,至“用”字始定。炼字可以使诗句表达意境更为确切、妥当。这个道理容易明白,不用多说。
  为了炼意,李白登黄鹤楼不敢为诗,因所得意境尚未达到超过崔颢那首《黄鹤楼》的水平;为了炼句,贾岛留下了“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感人之言,杜甫留下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豪言壮语;为了炼字,卢延让留下了“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令人惊叹之语。
  所以,诗的炼意、炼句、炼字,是诗的生命,诗人岂能随意对待。今人大都不愿意在此下苦功夫,是当代好诗太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